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以來,各界均開始響應綠色發展號召,鄉村建設也逐漸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型。近年來裝配式木結構作為綠色經濟的建筑體系,在住建部頒發的《“十三五”裝配式及建筑行動方案》、《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等政策中明確被提倡,其本身也能夠以舒適、耐用、集約等優勢,有效改善鄉村普遍存在的農宅品質較低的問題,滿足現階段村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由此可見,裝配式木結構體系在廣闊的鄉村建設市場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木結構建筑是指全部或主要構件由木材或木制材料制成的建筑物類型[3],預制裝配式木結構是指部分或全部構件在預制工廠中生產制造,然后運輸到現場,采用特定的安裝機械和安裝方式將構件進行現場組裝,使之成為具備使用功能的建筑。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構件所用的材料是通過現代先進技術對木材進一步處理后,形成的工程木材,預制裝配式木結構也被稱為現代木結構 以往的木制建筑一直面臨易燃、易腐、易開裂、易遭蟲蛀的困境,而這些問題如今均已通過現代技術得到有效解決,當代用于制作裝配式木結構構件的工程木材均可通過對木材進行防火劑浸漬和表面涂覆、自然或人工干燥及加壓防蛀的等科學的方式進行處理,使得木材具備了不亞于鋼筋混凝土的防火、防腐及防蟲能力。 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過程是將在工廠中預制的建筑構件按照正確的步驟和原則進行組裝,其施工現場大部分為干法施工,與傳統的濕作業相比,噪聲、粉塵、建筑垃圾等污染元素大為減少,極大降低了施工時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工廠預制、現場組裝的建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縮短建造周期,節約大量人力;同時,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方法能夠節省大量的腳手架以及模板作業,反而減少了木材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