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裝配式建筑進一步分類,其主要可以分為混凝土、鋼結構和木結構三類。這種技術其實并不是特別新鮮的產物,真正高速發展在18-19世紀,尤其是二戰后的災后重建需求加以刺激,目前像美國、歐洲的裝配式建筑占比都已經超過了70%。
而我國的滲透率數據呢?只有20%,相較于我們開篇提到的2030年40%的目標,這相差出來的20%或許就蘊藏著黃金。而從近五年的趨勢來看,新開工建筑中,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尤其是這兩年在加速滲透,疊加市場對于明年房地產的行情比較看好,裝配式建筑的預期被拉得格外滿。
那為什么裝配式建筑這么受歡迎呢?原來,從筆者找到的數據看,它在材料消耗和工期用工上較傳統建筑都有明顯的節約或改良。舉個例子,在裝配式建筑的預制率達到30%時,工期就可以縮短20%-45%,水資源、能源消耗都可以至少節約20%以上。隨著預制率的提升,資源消耗的比例會進一步增加。
所以說白了,節能減排就是裝配式建筑的大殺器,畢竟建筑行業的碳排放量絕對是各行各業的大頭,秉持著擒賊先擒王的原則,也得從裝配式建筑入手,比如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比傳統現澆碳減排約11%。